提到張韶涵,多數人想到的是勵志、正能量。尤其她在 2016 年發行《全面淪陷》專輯,找到最適合她現在路線的作品,看似可以順順走下去的時候,張韶涵卻選擇跳脫舒適圈。個人第十張專輯《?》,大走黑暗風格,就讓我們抽絲剝繭,聽聽張韶涵到底想透過音樂說些什麼。
〈引路的風箏〉是專輯開場曲,也是首波主打。當初看到單曲封面跟歌名,真沒想到這是首比較黑暗、搖滾的歌曲,所以點下去聽覺得很驚喜。歌曲編排很有舞台劇的感覺,因此 Angela 詮釋上也很戲劇化,充滿張力。會讓人想到〈刺情〉、〈不痛〉這些歌,不過這次明顯力道更重,但我非常喜歡。
曲序二的〈還〉正好是第二波主打,歌詞依然圍繞在生命黑暗面,曲調低沉,展現 Angela 這幾年鍛鍊出來的低音演唱。直到進入副歌,情境轉為釋然,Angela 的歌聲也順著打開來,將那些傷痛都還回去。傷痛沒有一定要原諒,但當那些成為絆腳石,不如將一切歸還源頭,不留牽掛的往前走。
〈因"我"而起〉是首次聽完全專輯的亮點所在,詞曲出自中國MIC男團成員趙泳鑫之手,但卻意外貼合張韶涵的處境。媒體報導紛紛擾擾,各種捕風捉影、對號入座。若有人因此覺得不適,她深感抱歉,但不會為了迎合誰而改變自己。她以坦然的姿態高唱「All from me」,整首歌大氣又充滿態度。
〈給還沒出現的你〉像是專輯上半場的歇息處,不再像前面幾首歌那麼黑暗或沉重。像是深夜時分與自己的內心對話,寫信是如此古典的一件事,但編曲營造出有點科技感聲響,繼衝突卻又如此融洽,有種靈光閃現的感受。儘管收信人不詳,但當下冀望的感受已經全部封存在歌曲之中。
〈別〉的作曲及編曲是曾入圍金曲新人的宮閣。從前奏開始就加入雜訊的底噪效果,Angela 聲音經過處理後呈現像是 AI 機器人的感覺,道出成長的過程必經的幻滅與破碎,最後只能把傷藏起來,嶄露最光鮮亮麗的一面給人看。
〈作勢裝腔〉整首歌清楚呈現張韶涵以往少見的中低音,只有到歌曲尾聲才回到常聽見的音域。在這一行她看過太多人性的虛假,就算被貼上難搞的標籤,依然堅持做自己最真實的樣貌。張韶涵並不吝嗇給予愛,但也希望得到相同回應,不該是以愛之名的綑綁或情緒勒索,那樣的做法只會讓她不屑一顧。
〈無度〉是趙泳鑫在這張專輯貢獻的第二首創作,跟〈因"我"而起〉的風格大不同,是首探索自我的歌。可惜歌詞意境又更為抽象,比較難進入。但張韶涵整首歌演唱的起承轉合做的很棒,趙永鑫創作的兩首歌都是專輯裡比較有流行感一點的作品。
接近專輯尾聲,現實黑暗面又再度登場,〈常〉以一針見血的文字,描繪人生中的亂象。正宮的真心付出比不上小三新鮮的甜言蜜語,身邊最親密的存在往往最先背叛自己,各種無常的情況反而已成日常,如常的生活才是難得。應驗了某些人總說真實人生比戲劇還要曲折離奇。
比起〈無度〉的飄渺,〈我〉所闡述的情境就很清楚易懂。「做自己」常見的口號,但所謂的自己,究竟是我原本的模樣,又或是別人口中形塑出來的形象,走在別人安排好的道路呢?這時請排除雜念,傾聽自己的內心,讓它領著你前行。
整張專輯收在〈河〉,走過最幽暗的深處,才發現原來名為時間的河,一直在那而潺潺流著,伴你同行。曾經有過的憤恨、迷惘、絕望,原來都能夠被放下,讓河水帶走,不變的是源頭的初心。整首歌沒有大起大落,以簡單的鋼琴聲為基底,張韶涵的歌聲有種洗盡鉛華的樸實,自然不造作卻最能直接唱進人心。
張韶涵卸下流行歌手的包袱,做了一張需要仔細聆聽、咀嚼的專輯。光明與黑暗本是一體兩面,有光就有暗,這次她向著暗,反而讓幽微的亮更明顯。張韶涵抱著《?》的精神,相信未來她還會探索各種可能,不怕改變與突破,勇往直前。
文/馬克獅 aka DJ Waiting
延伸閱讀:
音樂是主觀的,如果有任何想法,可以留言一起交流討論 要是你也喜歡張韶涵,或是認同我對《?》專輯的看法 希望你能夠給我個讚,那會是很大的鼓勵 :D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