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 年下半,王心凌先宣布隔年初將登上台北小巨蛋,舉辦首次大型售票演唱會《Cyndi Wants!》,隨後也發表個人第 11 張專輯《敢要敢不要》。這張作品排在《第十個王心凌》之後,又在演唱會前發行,應是氣勢很旺的新開始。但就我自己觀察,《敢要敢不要》的市場反應跟討論度卻相對薄弱,甚至可說是環球時期的低點。但作為極度喜愛《敢要敢不要》的代表,想要幫這張專輯紀錄、平反一下。
說起來跟李佳薇算是有緣的,畢竟《超級星光大道》除了第二屆之外,其他屆我幾乎都沒完整追完,大概就是偶爾轉到會看這樣。而且從星光三開始媒體關注也沒那麼高,但就是偶然的機會,看到李佳薇演唱〈勇敢〉,這是她第一次在賽程中得到滿分,她也寫下紀錄連續拿下四次滿分,最終成為星光七的總冠軍。
會特別關注李佳薇是因為台灣的歌唱選秀節目,極少出現這種巨砲型的冠軍。隔壁棚《超級偶像》在2009年出過一位朱俐靜,而星光就是2011年的李佳薇。雖然中間一度有她被冷處理的烏龍消息,但她從星光畢業不到八個月就推出專輯《感謝愛人》,速度之快僅次於星光六的冠軍胡夏(相隔六個月即出片)。
〈煎熬〉成功做到這點,屏除話題性十足的不舒服MV之外,李佳薇的歌聲及技巧在歌曲中充分的展現,從主歌的低迴到副歌的高音,接著後段的再爆發,令人印象深刻。但也因為如此,容易有炫技之嫌,尤其當她在各大典禮或演唱場合,總要挑戰升Key版的〈煎熬〉,很多聽眾覺得很酷很過癮,但絕對也有一派人士如我,覺得原本的就很好聽,再高只是刺耳,更遑論那些覺得原版就很尖銳的聽眾。
僅管〈煎熬〉獲得雙面評價,但我依然認為這成功的主打,畢竟它讓大眾對於李佳薇留下深刻的印象。第二波主打〈分隔線〉收起超高音,演唱上依然考驗歌者技巧,個人覺得這歌的情緒是比〈煎熬〉更內斂、容易打進心裡,但從市場反應上可以知道,多數人還是期待她能夠唱些澎拜的大歌。
第三波〈大火〉曲式跟〈煎熬〉很像,主歌低吟副歌高亢,就連歌曲傳遞的訊息也如出一轍,就是反覆體會分手的痛,最後寄望自己能走出。「分手後的各種情緒狀態」就是整張專輯的概念。這兩首最紅的主打歌,都是在黑暗中期待光明的歌曲。
專輯中也有灑脫分手的歌曲,如美式嘻哈的〈送你分手〉及帶有搖滾態度的〈撤〉,兩者都有唱出自己的味道,也證明她有能力駕馭抒情歌以外的作品。小品情歌〈離場〉是決定放手不再對愛執著、〈鞋〉則是從傷痛中逐漸復原,重新找回心跳。
專輯同名歌曲〈感謝愛人〉丟掉飆高音、大砲轟炸的演唱方式,反而成為整張專輯中最點題的歌曲,能夠聽到李佳薇唱出分開之後,依然感謝曾經有過的美好,如此的雲淡風輕、自然不刻意。就算兩個人無緣走到最後,經歷過的回憶卻會留下。
原本專輯收在這邊應該會是很漂亮的ENDING,但後面還有首〈如果愛是星光〉。整首歌明亮的氛圍像是跟前段的<煎熬>做對比,一個人繼續尋找幸福的正面意義也不錯。但這歌明顯是要展現李佳薇多年學習聲樂的成果,在歌曲中加入小調演唱並不稀奇,但歌手自己唱就很難得。儘管知道公司的用意,也令人印象深刻,但很可惜那是突兀所帶來的感受。
李佳薇這種大砲型歌手,一向適合現場演唱,進錄音室反而容易顯得油腔滑調、甚至感覺壓迫。《感謝愛人》在凸顯高音及爆發之餘,又要注意平衡,雖然不到完美,卻也算是在掌控之中。原本擔心過於強調技巧,反而淪落為歌唱機器,但從這些作品中依然能夠捕捉到李佳薇的情感,濃厚而充沛。
她在馬來西亞參加比賽失利,也沒有被挫折打倒,最終在星光的舞台發光發熱。記得她在冠軍賽說過「今天是最後的表演,我要好好的做,不要緊張。我不是來爭什麼,我是來唱歌給大家聽,希望大家看到我」,令我印象深刻。
她就是這麼單純的喜歡唱歌而已,聽過幾次她的演唱表演,拿到麥克風就是盡全力的唱,態度謙虛有禮。國片《逆光飛翔》裡有句名言「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,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」,李佳薇無疑就是這句話的典範。星光七班總冠軍、個人首張專輯對她來說不過是個起點,而我相信她的路還很長遠,與其感謝愛人,不如感激自己的不屈不撓和虛心向學。
推薦曲:煎熬、分隔線、大火、鞋、離場、感謝愛人
文/馬克獅 aka DJ Waiting
延伸閱讀(歌手從選秀節目展露頭角後的首張個人專輯):
音樂是主觀的,如果有任何想法,可以留言一起交流討論 要是你也喜歡李佳薇,或是認同我對《感謝愛人》專輯的看法 希望你能夠給我個讚,那會是很大的鼓勵 :D |
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,帶起「純愛」一詞風潮的是2004年的日本電影《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》(世界の中心で、愛をさけぶ)。而純愛在日文辭典的解釋是「純粹的愛情。特指男女間一心一意的愛情」。2007年中郭靜打著純愛女聲的名號出道,如同當年純愛電影殺出一條血路,她也靠著首張專輯《我不想忘記你》步上一條康莊大道。
誰能想到還有這天,聽到陶晶瑩又要發片的消息,第一個反應正如專輯名稱就是"真的假的"。距離上張專輯《走路去紐約》時隔八年時間,本來不覺得陶晶瑩還會再出專輯。誰知道她主持過無數發片記者會、頒獎典禮,甚至選秀節目,心中還是保有音樂的熱情。
但因為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,想多陪小孩成長,因此才等了這麼久。八年之間,老公李李仁還想過要投資她,兩個人弄獨立製作,簡簡單單的發行。如此卑微的願望更能看出陶子愛音樂的程度。等待換來伯樂賞識,少城時代決定與她簽約發片並重金打造,不只金曲陣容的製作班底,在這不景氣的年代,MV更是一支接一支拍,對於陶粉來說真的是感動難以言喻。
2002年發完《青春》專輯後,陶晶瑩將事業重心重新移到主持,也許是受到唱片市場不景氣以及迴響不如前面兩張作品,賺主持費還是比較實在。所以直到2004年底才簽約海蝶唱片,並於2005年9月推出睽違三年的《走路去紐約》。
那時海蝶的老闆林秋離先生相中陶晶瑩可以為時代女性發聲的特質,想要製作一張屬於女人的唱片,就像當年陳淑樺《女人心》專輯。確實,女性主題在陶晶瑩的專輯中一直是重點,在前三張專輯的分享中我也都有提到這個部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