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

陶晶瑩《青春》-透過逝去年華看見當下自我

  陶晶瑩在豐華唱片的第三張作品《青春》,跟上一張專輯時隔兩年。但陶子在這期間並非停滯歌唱事業,而是中間一年發了精選輯。我是不太清楚發兩張專輯就出精選到底是怎樣愚蠢的策略,但也多虧精選,才能讓《青春》放慢腳步。

  在唱片公司的文案上提到,《青春》從一開始的製作方向就偏向音樂性的考量,因此以從未合作過的創作人為邀稿對象,希望透過合作來讓陶子的音樂能有更多新的火花,也繼續維持音樂的多元性。

  於是《青春》首波主打,聽到金曲歌后順子創作的〈不再想念〉,詞是陶子自己填寫。這首歌擺脫〈離開我〉、〈太委屈〉的苦情K歌形象,讓陶晶瑩像一個在夜裡說故事的女人,她時而沉浸回憶當中、時而冷靜看著過去,哀怨但不仇恨。這首歌後來順子也有拿回去唱,可是她的感覺像是在公開場合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很多人;而陶晶瑩的版本則是一個人關在房間裡,對著自己喃喃自語。

  〈No Answer〉是整張專輯的開門歌,同時也是陶子的詞曲創作首次擠身主打歌行列(先前兩張的不是沒打,不然就是剪輯幕後花絮加上演唱畫面拼湊的MV)。〈No Answer〉從電話撥號揭開序幕,無人回應的語音答覆,接著是迷離的電子樂,就像這個冷漠而疏離的社會。陶子的詞雖然生活化,卻也精準反應出在這城市裡某位都會男女的日常。這是我們在前兩張專輯中沒有看過的陶子,據說這首歌是被小燕姐欽點才選中的,果然眼光精準。

  第一波雙主打雖然一快一慢,但卻同樣點出這張專輯的寂寞意象。〈愛情電影片〉從前奏開始,就像一部有著鄉野景色的懷舊電影。陶子類似念唱的方式,搭上穿插其中的法文口白。雖然除了略帶搖滾的Bridge之外,沒有高潮迭起的發展,但就如同電影片段上演。曾經離開的白馬王子,又轉頭回來招手,接下來又會怎麼發展呢?歌曲雖然唱完,但故事還會繼續下去。

  〈最悲歌〉其實並不真的那麼感傷,反而聽來有點苦中作樂,明亮而流暢的吉他編曲沖淡了哀傷的氣息。當然還是能從歌詞發現,這是一段分開的戀情,言不由衷的成全,深藏心裡的愛意,全部都埋進這首歌,有著滿滿的無奈。

  如果你是周杰倫的歌迷,應該會對〈兩個寂寞〉有種異樣的熟悉感。因為後來他有將副歌拿回去放在自己的歌曲〈夜的第七章〉。儘管歌名就有寂寞,但這首歌聽來可一點都不寂寞。前奏的MIDI音樂實在讓我忍不住想到紅白機年代的卡帶遊戲,而且應該是RPG或惡魔城系列,哈哈。

  歌詞寫的婉轉,但我自己腦補的劇情是「一位腳踏兩條船的男生,原本要三個人談判,但男主角卻臨陣脫逃未赴約,獨留兩位女生面對」。她們都是為愛前來,但那關鍵人物似乎不如她們想的如此愛她,於是兩個人只能各據一方,品嘗自己的惆悵。而RAP的部分就像花心男子的獨白,他還是繼續尋找著不再讓他孤獨的愛情,但對象絕不是歌曲裡的兩位女性。

  專輯同名曲〈青春〉出自合作愉快的袁惟仁之手,也是專輯中少數的熟面孔。從〈離開我〉、〈那些日子〉到〈青春〉,小胖老師讓陶晶瑩成為都會民謠的女知青。這首〈青春〉對於當時的陶子來說,也算切中心事。在多段不順遂的感情之後,眼看青春已經逝去一半,但身邊的另一伴卻還沒出現。許多人將演藝人員的戀情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,也許我們透過各種媒體捕風捉影的聽到、看到些什麼。但她終究只是一個渴望愛情的平凡女子,和我們生活在同個世界之中。

  〈你來〉算是融合〈年紀大了一點〉跟〈姐姐妹妹站起來〉的情節,當年還保有矜持的少女,終於決定主動出擊。這首陶子的詞曲創作在專輯裡收了兩個版本,原版比較鄉村,會讓人感覺這是美國大草原上發生的小鎮故事;REMIX版則是紙醉金迷大都市中的天雷地火。唱片公司當時選擇REMIX版當主打歌,個人覺得非常正確,很前衛。兩個版本是不同感覺,所以都收錄專輯中可以接受,但把兩首曲序排在一起就讓人匪夷所思了。

  戀愛讓人狂亂,所以才有〈我想我是真的瘋了〉及〈海市蜃樓〉這兩首歌,前者唱的是愛情裡的瘋狂,編曲有種不斷前進的感覺(所以MV真的也這樣拍!);後者則是身處愛情之中的不安全感。也許因為真愛難得,所以在一段關係之中,就需要透過言語來不斷確認愛意。但這樣的行為到最後,卻變成只求說「我愛你」,這種流於表面的感情。大家可以去細細體會林夕寫的這個詞,很有意思。

  瘋狂、懷疑是愛情裡的極端狀態,整張專輯收在〈Call my name〉才是愛情的常態。前兩張專輯,在〈愛呦〉聽見情侶的可愛、〈不要臉〉則是濃烈交織的狂戀,這次則展現截然不同的小女人姿態,慵懶的、撒嬌的模樣,輕柔的R&B曲風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要一同搖擺。

 

  《青春》的封面十分有巧思,陶子側身望著牆上的日曆,像是目睹時間流逝,暗指青春逝去,一旁的玫瑰花也象徵短暫的美麗,完全契合專輯名稱。在找不到人陪伴的情況下,只能養隻貓作伴。高跟鞋與旁邊的筆記型電腦(或筆記本)則是甩不掉的工作,回到家後即使想要一刻放鬆也無法。這些不一定是陶晶瑩的個人生活,也可能是這個年齡的單身職業女郎,每天的下班寫照。


  《青春》在各方面都獲得許多好評,它保留《我變了》裡屬於陶晶瑩的性格(以及創作量),加上《愛缺》討好的戀愛主題,成為一張有著陶式風格的戀愛專輯,裡面多首歌都傳達她當時對於戀愛的心境,那種尋尋覓覓之間的孤寂。

  只是這張專輯唯一的缺點就是,似乎跑的太前面,當時市場反應沒有前兩張好。這個慘忍的事實從陶子新專輯《真的假的》的巨星VCR就一覽無遺,眾家歌手會提到〈姊姊妹妹站起來〉、〈太委屈〉,再到離開豐華後的〈女人心事〉、〈走路去紐約〉等等,就是不見任何人提及《青春》這張專輯。就連陶子在KKBOX的個人點播榜當中,也只有〈不再想念〉免強擠上前20名,可見這張專輯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。但尷尬的不是作品內涵,而是普羅大眾的認知度。


  陶晶瑩在豐華唱片這三張專輯,讓我借用精選輯名稱,就稱作【陶子愛唱歌愛創作】三部曲吧。《我變了》著重建立創作形象,首次挑戰作曲;《愛缺》則鞏固都會輕熟女形象,將重點放在歌唱上;最後《青春》則是收穫前兩張的基礎,再提高音樂性。而三張共通點就是,多元的曲風,這也與陶晶瑩在主持台上的多變形象不謀而合。如果你熟悉且喜愛前兩張的陶晶瑩,沒理由會不喜歡《青春》,甚至應該要更愛這樣灑脫的陶晶瑩,坦誠面對當時的自己。

私心推薦曲:No Answer、不再想念、青春、你來(Remix)、最悲歌、海市蜃樓

文/馬克獅 aka Waiting威廷

延伸閱讀:

陶晶瑩《走路去紐約》-訴盡成熟內斂的女人心事 

陶晶瑩《愛缺》-都會輕熟女的戀愛心事 

陶晶瑩《我變了》-展現創作才華,確立歌手本位 

 純粹是我個人的感受,如果有任何想法,可以留言一起交流討論 
 要是你也喜歡陶晶瑩,或是認同我對《青春》專輯的看法 
希望你能夠給我個讚,那會是很大的鼓勵 :D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